双语教师培训的四种形态:什么才是国际化学校的真正需求?
连接改变教育
随着国际化教育持续升温,新兴国际课程学校也呈快速增长之势,那其中最大的痛点,莫过于优质双语教师数量难以支持这一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各种类型教师培训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项目,到底只是照搬国外概念,哪些有可能解决学校真正需求?我们做了一篇深度梳理,您有更多补充,欢迎投票与留言。
文|吴微
编 | 田晓娜
Q=顶思记者,A=Ivan(顶思Topschools创始人)
Q:今天的采访主旨是梳理现在市面上教师培训的各种形态。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一个教师的养成,基本需要通过师范院校。以一个“直通车”的模式,从师范学校到实习再到学校讲台,接着教师成长,可能也是有“教研室”这样的结构给予提升。但是到最近几年,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开始涌现出来。
您觉得脱离师范路线,独立第三方组织的“教师培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开始显著增多?
A:首先我们要区分传统学校的教师培训和国际学校的的教师培训。传统学校的教师培训一直都有,第三方的也一直都有,大概九十年代就开始了。
另外,您所说的师范院校体系我更倾向于叫培养而非培训。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过程,师范院校一般是在一个专业的支撑下。当然,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直接进入教师行业。一定意义上,这种需要花费多年时间的不叫培训。
Q:所以您理解的教师培训大概是多长的周期?或者说是如何分段的?
A:培训可以分短期和中长期。短期一般在两周以内,中长期的也分为几种长度,比如连续一个月的培训,或者一年里培训多次。培训可以是岗前培训,也可以是在职培训。
Q:您觉得短期,中长期的教师培训分别能解决什么问题?
A:讲这个问题前,首先需要区分两个培训对象。
第一,资格不够的人。第二,已经在职的想要提升的人。这两个价值是不一样的。
对于资格不够的对象,培训的目标是让他具备教师所需要的基本资质。而在职培训,则需要解决教师对自身提升,以及满足学校、家长和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Q:您觉得一般教师培训都从哪个角度切入呢?我觉得一般是从教学方法比较多。
A:切入角度非常多。首先,我们要界定培训对象的范畴。一个学校里被我们称为“老师”的有多种,比如学科老师,主要分为教课和做课程研发的老师;还有功能性老师,比如招生、宿管、HR、升学指导等。
功能老师
在传统学校里,功能性老师(宿管、HR、升学指导等)涉及不多,但在国际学校领域里,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化。即使我们常说的宿管,也是学校很重要的一个管理模块。
我觉得基本上就上面这一些,可能还会有财务老师,不过单一学校的财务管理相对简单一些。
Q:您觉得市面上的教师培训,是否还是以学术老师的培训为多,而后面这些功能性的相对会少一些?
A:的确。第一,目前阶段,学校对功能性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这些领域也是最近才出现的。传统学校大多没有专职HR,岗位和工资等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度。
传统学校一般也没有专职招生老师,招生多由行政或其他老师兼任。而现在因为国际学校本身概念,需要这些不同的老师。
此外,国际学校的人员流动比较大,HR变得更加重要。不过,在现阶段仍然远没有学科老师重要。
Q:但,相信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的功能性老师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化,这会导致学校的品牌和学生体验感有所提升吗?
A:那当然。
Q:我们再聊一个学校学科老师培训的话题。您觉得市面上大概有多少种类的教师培训?比如按组织主体看,有些是师范院校组织的,还有一些和国外的名校合作等等?
A:一是校内老师培训。从学校的角度讲,这种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走出去,即学校可以把老师送出去,送到国外的大学,或者国内的大学里学习;第二,请进来,把国内外有特色的培训项目或培训师请到学校来,这种相对成本会低一些。
二是各种考试局组织的教师培训。国际学校一般会有考试局认证,无论是IBO、CIE或者爱德思(EDEXCEL),都会提供培训。目前来说,剑桥的培训应该是最多的。
三是第三方培训。现在这种培训虽呈上升趋势,但都不上规模,也没有标准。有些培训甚至是个人组织的,比如某个学校或教育行业中的人,觉得一位教授或老师比较厉害,就要把这个人请过来,再邀约教师参加。
四是学校内部的教研室,或者老师之间自发形成的培训活动。比如,有些学校会联合做分学科的周期培训。
Q:所以这样看,基本形态就是以上这四种。那么,您觉得现在教师培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第一是校方重视程度。各个学校应该都是重视培训的,但程度不一样。
第二就是学校的预算。有的学校预算很高,但有的学校因为规模小,不能花太多预算投入培训。
学校一般都有内部培训,但是通常没有系统性的教师培训计划,比如计划方案、预算投入、邀请嘉宾,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去认真考虑这些。
Q:您说的是学校自己对教师培养的态度和问题。但我更想知道市面上已有的教师培训在形态上都解决什么问题,或本身有什么问题?
比如说,我旁听过一些教师培训课程,我觉得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挺相像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国外概念的直接引入,比如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如何做PBL,您觉得对教师培训而言,照搬国外的“概念引进”够用吗?
A:这会是一个问题,但在当下可能很难避免。
目前这个阶段,大多数培训还是标准化的。因为,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要想研究出自己的课程体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国际学校的课程也会受限于各个国际课程的框架。
比如,英国学校采用的A-Level,在统一的标准和品牌下,课程可能会有些不一样,但是基本趋向于标准化。
A-Level有六七个考试局,但标准都一样,题目是不能够随便出的。不像一些美国私立学校,比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Phillips Exeter Academy)、霍其基斯中学(The Hotchkiss School),他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课程。
这样的学校,可能是无法向外找标准化教师培训的,只能由学校自己来做。但是,像这样的顶尖私校,其实并不多。
Q:我记得一些大的教育集团,比如德威、惠灵顿和诺德安达,都是有自己的教师培训系统的。
A:是的,但他们难免逃脱不了课程的标准化。他们的培训方式可以不一样,但学科方面的知识却是一样的。
Q:如果您要做一个教师培训的话,理想框架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您觉得有哪些地方是可以超出市面已有的教师培训的?
A:我其实正在筹备一个教师培训项目,希望能够结合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吸引各行各业、有志从事教育的优秀人才,打造适合中国双语教学环境、面向未来的教师培训体系。
Q:那种,应该是一些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去做的事?
A: 在职教师培训有很大的市场,但目前还不是刚需。其实有很多的教育集团都能做出自己的教育培训,但问题在于中国的国际学校发展太快,人才跟不上来。
目前有很多的国际学校,哪怕像碧桂园、协和,这种有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师招聘体系的教育集团,仍然都受限于人才的发展。
从整个行业考虑的话,怎样帮助行业来发现、培养未来的教师,才是行业急需的。所以,我觉得真正有价值的教师培训,是面向双语能力强,有志愿做教师,但不一定是师范专业出来的优秀学生。
而且,即使培训,也不可能立刻培训出完美的老师,还是需要老师自身慢慢学习和成长。
现在国际学校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一二线城市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师范院校越来越难以满足。
师范院校的概念,我觉得在新兴教育环境中,是需要被突破的。
一是在目前的一线城市中,学生的眼界和掌握的知识,可能比一些师范院校出来的大学生要高很多,这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大学生的自信心。
二是语言问题,我国现有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的。
我们更想要的是从那些985院校里以及全球前200强的大学里招一些毕业生来,并不仅限于师范院校。
我接触过一些很优秀的非师范名校生,比如本科学法律和经济学的学生,硕士学了心理学,他们想当老师,却被一纸文凭锁在门外,其实很不合理。
我觉得教育这件事,最大的“技能”应该是沟通,只要一个人的智商情商足够好,也善于和学生沟通,通过一个平台和培训项目,帮助他走上讲台,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985院校中,其实不乏学识卓越、也有志于做教师的学生,只要通过一定专业评估和选拔,可能会比一些师范生更适合走上讲台。
Q:很多教师培训目的在于发现或者培养更多的适合未来需求的中国教师,其实根本问题还是教师不够。那么像一些跨界进入教育的大型资本集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招聘大量的外国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A:首先,我觉得并不是学校不愿意花钱。而是,高质量的外教真的很难找。
另外,就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国际教育还是应该依赖中国教师的发展。因为,中国老师更加理解中国学生与中国教育。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进入了国际学校,他们更便于管理,也更懂中国文化。
虽然,外教可以丰富教学文化与语言,在某些学科上也许会教得更好。但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从初高中开始,就已经体会过国外教学文化与语言,无需再通过外教了解。
学校也可以开展教师培训,把教师送到国外感受文化氛围,中西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
中国的学生不可能一夜之间让老师变成纯粹的促进者,学生需要过渡,老师也是需要过渡的。
所以说,归根到底中国的国际教育还是需要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双语教师。
外教无法像中国教师一样对中国情况有如此深刻的了解。我们需要发展到中国教师能承担和外教一样的职务,以及中国的学生与家长一致认为中国教师和外教一样的时候,我们对外教就不那么依赖了。
现在,我国对外教的管理实际上也已经越来越严格了。其实也是好事,我们需要淘汰一些不合格的“洋”老师,真正建立起优质的、适应现代国际化教育的中国教师队伍。
欢迎大家踊跃投票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经过与许多国际学校教学主管、资深老师、招聘顾问的深入沟通,顶思联合牛津大学、UCL等知名院校教育学教授、博士团队,推出“双语新师成长计划”(点击此处可查看详情)。
报名方式
双语新师成长计划有两种报名方式:
1. 扫描二维码报名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
2.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为何要做国际学校双语老师
有机会
国际/双语学校行业发展迅速,给教师很多发展机会
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国内外学习与交流机会
寒暑假,可以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
有保障
办公环境舒适、福利待遇好
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重
积累广泛的高端人脉资源
子女教育资源丰富
有挑战
工作有较大自主权、责任心和成就感
国际化的工作团队、跨文化的协作能力
对倾听、表达和思维方式有很大提升,终生受益
教育理念和研究不断发展,给教师很多创新空间
双语新师成长营
研发团队:与牛津大学、UCL等知名院校教育学教授、博士团队联合开发。
师资团队:国内外知名教授与国际学校一线名师强强联合,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员成长。
创新课程:融合中外先进教育理念,提供跨学科教学、项目式教学、游戏化教学、全球素养等创新课程实践。
持续发展:参训学员可获得国际学校认可的结业证书,顶思成长导师的持续指导和进入国际学校实习的宝贵机会。
课程设置
成长营共计80个课时,包含五个模块
1. 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研究
2.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辅导
3. 国际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4. 课堂应用的网络与信息技术
5. 英文能力进阶及跨文化工作要点
学员收获
开营日期
2017.11.19-12.1
开营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
入营要求
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能力,雅思6.5/托福90分以上或同等英语水平
优先考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商科专业
对中小学国际教育有持续热情
入营人数
30人
选拔流程
简历初步筛选
电话/视频面试
专业能力测试
综合素质能力测试
现场试讲
详情请咨询
电话:021-60496511 15026892682
或者添加顶思小助手微信:topdingsi
顶思小助手微信二维码